关于为什么沥青不涨的那些事儿

股港行情 (2) 13小时前

关于为什么沥青不涨的那些事儿_https://wap.lcpcjs.com_股港行情_第1张

很多人问,现在的沥青价格怎么好像一直挺沉稳的,好像没有像油价那样大起大落,或者说,跟前几年那种疯狂上涨的时候比,好像“不涨”了。这背后到底是什么道理?是市场规律变了,还是有其他我们没看到的因素在起作用?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我的看法,都是些实操里摸爬滚打出来的体会,不一定绝对,但希望能解开一些人的疑惑。

市场供需的微妙平衡

要说为什么沥青不涨,第一个得看供需。沥青这东西,说白了就是原油深度加工的产物。你想啊,原油如果涨得离谱,沥青肯定也得跟着水涨船高。但现在油价虽然时不时波动,但好像并没有那种持续、极端的上涨势头。国内的炼厂产能也稳定,而且现在很多炼厂为了提高效益,会把更多的重质馏分油调整用于生产沥青,或者说,即使原油价格稍有抬头,炼厂也会优先考虑生产柴油、汽油这类更“值钱”的油品,沥青就成了相对“多余”的或者说是“被动”生产出来的东西。这种情况下,如果下游需求没有出现爆炸性增长,沥青价格自然就难以再往上冲。

再者,我们不能只看国内。国际市场的沥青价格、供应情况,甚至包括一些国家在特定时期为了环保或者能源转型,可能会减少沥青的产量,这些都会间接影响到国内市场。虽然国内对沥青的需求很大,但一旦国际市场出现大量低价沥青涌入,或者国内某些大型项目的集中采购期结束,价格就容易承压。

我记得前两年,好像是2017、2018年那会儿,确实有一波挺明显的沥青上涨行情,那会儿正是基建项目集中开工,加上国际原油也配合上涨,好多工地都是拿着现金排队拉沥青。但现在,虽然很多地方还在搞建设,但那种“饥渴式”的需求好像没那么强烈了,加上一些之前囤积的沥青可能也消化得差不多了,市场的“拉动力”就没那么足。

宏观经济与政策导向的影响

为什么沥青不涨,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家的政策导向也是绕不开的因素。现在国家整体经济形势,更侧重于高质量发展,对于一些“大水漫灌”式的基建投资,似乎也在逐步审慎。道路、桥梁这些工程,虽然重要,但也不是无止境地扩张。新项目审批、投资计划的调整,都会直接影响到沥青的长期需求预期。

还有,环保政策的趋严,对于一些高污染、高能耗的行业,尤其是炼油化工行业,一直在进行产能优化和技术升级。虽然这有利于长远发展,但在短期内,可能会对沥青的生产节奏和成本结构产生一些微妙的影响。比如,某些老旧的炼油装置可能因为环保要求而限产甚至停产,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总的沥青供应量。

我个人感觉,国家也在鼓励沥青在再生利用方面的技术发展,比如旧沥青的回收和再利用。如果这项技术能大规模推广,理论上会减少对原生沥青的需求。虽然目前来看,再生沥青的比例还不是特别高,但这种趋势,对未来沥青市场的价格预期,肯定是会产生影响的,让市场参与者不敢过分看高价格。

下游需求结构的演变

除了宏观层面的东西,我们具体到下游的客户,也能看到一些变化。以前,市政道路、高速公路是沥青需求的大头。但现在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,一些大型的、一次性的道路建设高峰期可能已经过去,或者说,新修的里程数增速放缓。取而代之的,可能是养护、翻新、小型的市政工程,以及一些特定领域的需求,比如机场跑道、港口码头等,这些对沥青的品质要求很高,但总量上,可能不如过去那种大规模新建项目来得猛烈。

另外,我们得承认,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样化,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,公共交通、绿色出行理念的推广,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私家车保有量的预期,而这又会影响到对新修道路的建设热情。当然,这只是一个非常间接的影响,但细节之处,往往能折射出市场的微小变化。

我之前就碰到过一个情况,一个北方城市的客户,他们的沥青采购量明显下滑,问了才知道,他们那边一个大型高速公路项目已经完工,而新开工的项目,因为预算收紧,周期拉长,所以对沥青的需求量就一下子下来了。这种个例,虽然不能代表全部,但确实能反映出,不是所有的地方,对沥青的需求都在持续旺盛。

竞争格局与贸易壁垒

国内的沥青市场,其实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。尤其是在沿海地区,进口沥青对国内沥青的价格会形成一定的压力。如果国际市场上有价格优势明显的沥青,在国内销售,那国内炼厂的价格就很难再往上抬。这种“竞争性定价”的效应,是为什么沥青不涨的一个重要现实考量。

而且,我们也不能忽视贸易政策的变化。关税、配额、检验检疫标准等,这些都会影响到沥青的进出口。虽然我们国家对沥青的生产能力是足够支撑国内需求的,但在某些特殊时期,比如国内部分区域遇到恶劣天气导致施工受阻,或者某个大型项目的集中需求,进口沥青就可能扮演一个“调节器”的角色,平抑价格波动。

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跟一个南方炼厂的同行聊,他们说,有时候即使国内原油成本稍有上升,他们也得考虑国际市场的同类产品价格。如果国际市场的沥青价格一直不高,他们就没办法把国内的沥青价格订得太高。这种“盯盘”式的销售策略,无形中也限制了价格的上涨空间。

技术进步与成本控制

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是技术进步。现在炼油技术越来越成熟,生产沥青的效率也在提高。另外,很多炼厂在优化生产流程、降低能耗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。虽然这些努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利润率,但从宏观上看,如果生产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,自然也会让价格更稳定,甚至在某些情况下,有助于价格的平稳过渡,而不是盲目跟随上游的涨价。

我还接触过一些做沥青改性剂的厂家,他们也在研发各种新型沥青,比如SBS改性沥青、橡胶沥青等等。这些产品的性能提升,可能在某些高端应用领域对传统沥青形成替代,但这反过来也可能迫使传统沥青生产商在价格上更加“亲民”,以保持市场份额。所以,技术进步不一定直接导致价格下降,但它确实在重塑市场的价值链和价格预期。

我们在实际操作中,也遇到过一些问题,比如,有客户要求提供某种特殊规格的沥青,这对生产工艺和成本要求更高。这时候,我们就会仔细核算,是不是能够在这种价格下,还保持稳定的供应能力,并且保证质量。如果勉强提价,但又卖不出去,反而得不偿失。所以,为什么沥青不涨,也是对我们这些生产者的一种考验,需要在成本、质量和市场需求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。

市场参与者的心态变化

最后,我想说说市场参与者的心态。经过前几年那样的起伏,很多沥青的贸易商、终端用户,对市场的判断可能也变得更加谨慎。大家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追求“越多越好”,而是更看重实际的施工进度、项目的回款情况,以及对未来需求的准确预判。这种心态的变化,本身就在无形中抑制了价格的过度炒作和投机行为。

从我们做生意的角度来说,现在不像过去那样,稍微有点风吹草动,就觉得价格要飞天了。大家手里都有数据,有自己的分析模型,而且信息透明度也比以前高很多。即使原油价格动了,大家也会冷静分析,看看这种波动是否会传导到沥青,传导的幅度和速度是怎样的。这种“理性回归”,对于维持市场的稳定,我认为是功不可没的。

总的来说,为什么沥青不涨,是一个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。它不是简单的“供求关系”可以一概而论的,而是包含了宏观经济、政策导向、下游需求结构、行业竞争以及市场参与者心态的综合体现。我们作为行业内的从业者,每天都在关注这些细微的变化,并据此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应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