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债为什么买不到?那些说“门槛低”的人,是不是没跟你说实话?

全球经济 (2) 6小时前

国债为什么买不到?那些说“门槛低”的人,是不是没跟你说实话?_https://wap.lcpcjs.com_全球经济_第1张

“买不到国债”,这说法听着有点别扭,毕竟国债,尤其是记账式国债,按理说是在二级市场交易的,只要价格合适,为什么会买不到呢?但现实情况却是,不少想买的老百姓,或者手里有点闲钱想配置一点的,确实会遇到“一债难求”的窘境。这背后,可不是简单一句“没额度”就能解释的。今天就聊聊,这背后的真实逻辑。

二级市场上的“看不见的手”

很多人一提到国债,脑子里想的是银行柜台或者某个APP上,直接以面值或者接近面值买入。那是在发行阶段,或者说像储蓄国债这种,但我们要说的是二级市场上的记账式国债,比如那些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品种。理论上,只要你在交易时段打开交易软件,输入代码,就可以看到实时价格,然后提交买入委托。但问题来了,有时候你挂一个价格,半天没成交,或者价格噌噌往上涨,你才勉强成交,而且数量还不多。

这背后,其实是市场供需关系在起作用。国债,尤其是那些期限长、票息稳定的,对很多机构来说,是优质的“压舱石”资产。银行、保险公司、基金公司,他们手里有巨量的资金,需要长期稳定的收益来覆盖负债。国债就是他们理想的配置对象。想象一下,当市场上有一大批资金都在寻找同一类资产时,价格自然会被推高,而你能买到的,可能就只有人家不那么抢手的、或者价格已经不那么划算的了。

举个例子,前两年市场情绪波动比较大,一些稳健的投资者就扎堆买国债,尤其是那些票息相对高一点的老品种。你可能在APP上看到一个20年期的国债,利率不错,想买个几万块。但当你下单时,发现挂着的买单就那么一点点,而且都被别人以更低的价格(也就是更高的收益率)买走了。留给你的,要么是价格更高的卖单,要么是你根本就不想接受的成交量。

发行节奏与投资者结构

再者,国债的发行节奏和投资者结构也影响着二级市场的供需。国家发行国债是为了筹集资金,但发行量是经过精心规划的,不可能无限制供应。当市场需求旺盛,而发行量相对稳定时,二级市场的价格自然会受到支撑,买入的门槛(这里的门槛更多指价格的吸引力)就会提高。

而且,大家可能注意到,在 国债为什么买不到 的讨论里,总会有人提到“机构投资者”。没错,占比非常大的buy主体是这些机构。他们交易的单子都是巨量的,动辄几千万、几个亿。相比之下,咱们散户的几万、几十万,在人家眼里就像是小打小闹。人家一个大宗交易,就能瞬间吃掉市场上大量的卖单。你再去看你的交易软件,可能价格已经跳到了你觉得不划算的位置。

我之前有个朋友,在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工作,他们做债券投资。跟我聊起过,有时候为了完成某个特定策略的配置,他们会提前布局,或者在市场预期还没出来的时候就大量买入。这种操作,散户是很难参与进去的。他们甚至会通过一些结构化的产品,或者跟承销商建立更紧密的contact,来确保自己能获得足够的供应。这也就是为什么,有时候你会觉得,那些“懂门道”的人,总能买到他们想要的。

买不到的“心理误区”与实际操作

说到“买不到”,还有一个层面是大家对“买”的理解。很多时候,我们说买不到,可能是因为我们期望的价格没有出现,或者我们想买的数量买不到。这其实是一种“预期差”。我们可能觉得国债就应该是那个“稳赚不赔、风险极低”的代名词,所以对价格有过高的期望。

但实际情况是,国债价格也会随市场利率变化而波动。如果你想在利率上升周期买到高收益率的国债,那可能意味着你需要接受一个相对低的价格。反过来,如果你在利率下降周期买,同样的国债,价格会更高。所以,你所谓的“买不到”,有时只是因为你没赶上合适的“点”。

还有一点,就是 国债为什么买不到 的讨论里,经常会被忽略的——信息不对称。对于散户来说,获取市场最前沿的、机构层面的信息是比较困难的。我们看到的价格,可能已经是经过多轮博弈之后的结果了。我们没有办法像大型机构那样,通过专业的分析团队,提前预判利率走向,然后进行精准的套利或配置。

记账式国债与储蓄国债的区别

这里需要明确一点,我们刚才说的“买不到”,主要是指在二级市场交易的“记账式国债”。如果你指的是“储蓄国债”,比如凭证式国债或者电子式储蓄国债,那情况又不太一样。

储蓄国债通常有固定的发行期,发行量也是相对固定的。但问题是,它就像“限量版”商品一样,一旦开始发行,很快就会被抢购一空。尤其是一些附息率比较吸引人的品种,大家蜂拥而至,结果就是额度迅速耗尽。很多人还在排队或者犹豫,就已经显示“售罄”了。所以,对于储蓄国债来说,“买不到”是因为发行量有限且需求爆炸。

而记账式国债,虽然理论上一直在交易,但你想以“理想价格”买到,就需要时间和耐心,或者说,需要对市场有更深的理解。我之前也尝试过,想买某个特定期限的国债,挂了一个我认为比较合理的买入价。结果就是,我那点单子,在海量的信息流里,可能连个浪花都算不上。最后,要么是涨到我受不了的价格,要么就是错过了。

选择合适的参与方式

所以,针对 国债为什么买不到 这个问题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。如果你是想在二级市场上“低买高卖”或者获取一个稳定的利差,那么你需要的是专业知识和市场判断,甚至是一些专业的交易工具。对于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来说,直接在二级市场上“捡便宜”是比较难的,更多时候是“按价买入”。

如果你只是想稳妥地配置一些国债,获取一个稳定的、低风险的收益,那么储蓄国债是更好的选择,虽然要抢。或者,你可以考虑通过一些场外基金,比如纯债基金,或者一些混合型基金,让专业的基金经理帮你去处理债券的买卖和管理。这些产品虽然有管理费,但省去了你研究、下单、盯盘的麻烦,而且它们的投资标的,往往就是那些散户难以直接够到的“优质资产”。

我有个朋友,在一家大型券商做固定收益部门,他们经常会参与国债的承销和做市。他说,有时候他们手里会有一些“存货”,或者能参与到一些非公开的交易。但这不代表说,他们就能“随意”买到。他们也有自己的交易成本、风控要求和盈利目标。所以,所谓的“买不到”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没有挤进那个“专业玩家”的圈子,或者你并没有用他们的方式去参与。

归根结底, 国债为什么买不到 ,并不是因为国家不卖,也不是因为根本没有交易,而是因为在你想要买的那个价格,或者在你想买的数量上,你遇到了比你更早、更强的竞争者。这就像你去菜市场买菜,早上刚开张,你能挑到最新鲜的;但到了下午,剩下的可能就没那么好了,而你想买的那种,早就被别人买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