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人贷收益多少:一个老韭菜的实操观察

全球经济 (2) 19小时前

人人贷收益多少:一个老韭菜的实操观察_https://wap.lcpcjs.com_全球经济_第1张

“人人贷收益多少?”这问题,问出来估计十个人有九个是想知道本金能翻多少倍,另外一个大概是问平台跑路了还能不能拿回钱。别跟我说你不是。但说实话,这问题太笼统了,就像问“股票涨多少”,哪个股票?什么时间?什么市场行情?这边的“人人贷”,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就能概括的。

收益背后的门道:不仅仅是数字游戏

我做这行也有些年头了,早期接触P2P,那会儿叫“网络借贷”,人人贷(特指最初的那个平台,后来名字和业务有些调整,但大家通常还是习惯这么叫)算是行业里的老大哥之一。要说收益,我得先给你扒一层皮,看看这收益是怎么来的。简单来说,就是你把钱借给别人,别人按期还你本金和利息,你拿到的利息就是收益。但是,这中间的水可深了。

你想啊,借钱的人,无非就是手头缺钱,那他们为什么会愿意付利息?无非是他们自己借不到更便宜的钱,或者他们有项目能挣到比借款利息更高的钱。前者,说明风险可能就比较高,后者,说明收益空间大,但同样伴随风险。人人贷当时主要对接的是个人小额信用贷款,还有一些企业周转贷。个人借款,可能因为征信记录不全,或者信用评分不高,所以愿意给更高的利息。企业周转,可能就是临时资金紧张,也愿意付出更高的成本。

那么,为什么我们总是会提到“人人贷收益多少”?因为平台会打包这些借款,形成不同的项目,我们buy这些项目,就能获得对应的年化收益率。这个年化收益率,听起来很诱人,比如8%、10%、12%,甚至更高。但这里面,就藏着猫腻了。

细数那些年,我遇到的“收益”情况

最早的时候,人人贷的起投金额不高,一些优质的个人项目,年化收益率大概在8%到10%左右。当时的市场环境跟现在完全不同,监管也没那么严,大家对P2P的认知也还停留在“高收益”这个标签上。我当时也投过一些,确实能按时拿到钱,收益也确实比银行定存高不少。那会儿,我还会自己去算,比如投1万,年化8%,一年就是800块利息,刨去一些可能的费用,到手还有700多,感觉挺不错的。

后来,市场开始分化,平台为了吸引资金,开始推出各种各样的项目。有的项目会打包很多笔小额借款,风险分散,但收益率可能会稍微低一点;有的项目则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,比如“大学生助学贷”或者“中小企业经营贷”,收益率可能会更高,但相应的风险也集中。

我记得有一次,看到一个号称“高收益”的“项目”,年化收益率能到15%以上。当时我就有点警惕了。你知道,风险和收益是挂钩的,哪有那么多免费的午餐?我仔细看了项目介绍,发现它对接的是一批经营状况不太稳定的小微企业,而且借款周期比较短,还款压力大。虽然单笔借款的金额不大,但整体的违约率我感觉会很高。我当时就没敢下手,后来听说那个项目不少人都踩雷了,钱一时半会儿回不来,甚至血本无归。

风险与收益的博弈:你真的了解吗?

说到底,问“人人贷收益多少”,其实是在问“我投入的钱,能安全地拿到多少回报”。而这个回报,跟很多因素有关。首先是平台的风控能力。平台有没有专业的团队去审核借款人的资质?有没有有效的手段去催收逾期款项?这是最关键的。如果风控做得不好,就算项目写得再漂亮,收益写得再高,最后可能都变成了坏账。

其次是资产的质量。平台对接的是什么类型的借款?是个人消费贷?经营贷?还是其他?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怎么样?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收益。有时候,平台为了宣传,会把一些高风险的资产包装成“高收益”项目,但实际上,这些资产的风险是巨大的。

还有就是行业的整体环境。P2P行业经过了野蛮生长,也经历过大洗牌。监管政策的变化,市场竞争的加剧,都会影响到平台的运营模式和收益水平。你不能用几年前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收益。

“人人贷”的变迁与你的选择

我一直觉得,投资理财,最重要的是了解你投的是什么。你问“人人贷收益多少”,那你得先知道,你投的是人人贷的哪个产品?是信贷宝?还是其他什么?它们的底层资产是什么?风险等级是什么?

现在我们回头看,很多最初做P2P的平台,或者业务模式发生很大变化,或者已经转型。比如,一些平台开始转型做助贷,就是帮助银行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,从中收取服务费,这种模式下,平台的风险更小,但你的收益也就不再是直接的借贷利息了,而是平台收取的服务费分成,或者投资平台推出的其他理财产品。所以,你问“人人贷收益多少”,答案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简单的年化数字了。

我个人的经验是,如果一个项目号称的年化收益率明显高于同类产品,比如市场平均水平是8%,它却能给你15%,那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。超过12%-15%的收益,你就要开始非常谨慎了。当然,这也不是绝对的,有的时候,一些特别优质的、风险相对可控的项目,可能也会提供略高于平均的收益,但那通常需要非常详细、透明的底层资产信息,以及平台极其扎实的风控能力。

说实话,我个人的理解是,如果你还在寻找那种“稳定高收益”的P2P模式,可能需要重新审视你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。现在的金融市场,尤其是网络借贷领域,经历了很多变化,监管也趋于常态化。与其纠结一个具体的“收益多少”,不如多花点时间去了解平台的合规性、风控水平、底层资产的透明度,以及你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。毕竟,本金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。